他們走紅的背后,有這些高考之問-
來源:科技日報
作者:張蓋倫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6-08
瀏覽次數(shù):1126
他們走紅的背后,有這些高考之問-
6月7日,在廣西南寧市第二中學新民校區(qū)考點,老師(左)與考生擊掌。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攝

  高考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進入不同類別的高校學習。高考,并非將人“分層”,而是“海闊憑魚躍”,讓青年們發(fā)揮所長、特色發(fā)展。

  6月7日,2021年高考如期舉行。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(shù)為1078萬人,新增八地開啟“新高考”模式。

  教育是國之大計,高考又牽動人心。與高考相關的人和事,總是容易掀起討論的熱潮。

  每年高考前后,都會有人因為各種原因“走紅”。今年5月底、6月初,就有2個人或多或少因為高考話題而獲得公眾關注,甚至陷入輿論旋渦。

  他們的背后,其實也是我們想探討的高考之問。

  高考,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?

  第一個熱門人物,正是要走上高考考場的衡水中學學生張錫峰。

  他的走紅,源于他曾在錄制一檔節(jié)目時發(fā)表的一場勵志演講。

  在這場演講中,高中生張錫峰臺風穩(wěn)健,表達能力也了得。他回應了外界對衡水中學培養(yǎng)“考試機器”的質疑,宣揚自立、自強和奮斗精神。他要和人生的起點抗爭,成為父母的驕傲。

  張錫峰說,高考對他來說是改變命運的奮力一擊。他要通過這次考試,重新掌握人生,獲得資源的分配權。

  但這個比喻,讓張錫峰陷入了爭議之中。這番爭議,也引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——高考,究竟發(fā)揮什么作用,它考的是什么?

  從官方文件中,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線索。

  1月31日,教育部發(fā)布《教育部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要深化高??荚囌猩母铩?021年高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,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考查和引導。要優(yōu)化情境設計,增強試題開放性、靈活性,充分發(fā)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,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“機械刷題”現(xiàn)象。

  曾任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的姜鋼認為,高考的核心功能是“立德樹人、服務選才、引導教學”。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,決定高考的前行方向和發(fā)展軌跡。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,則建立在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前提下,是高考實現(xiàn)立德樹人核心功能的兩個基本手段。

  高考必須始終把握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對于高等教育的人才選拔要求,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(fā)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求,注重對實踐能力、創(chuàng)新精神等綜合素養(yǎng)的考察,助力高等教育對創(chuàng)新型、復合型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(yǎng),從而實現(xiàn)高考所承載的選拔功能與政治使命,助推高等教育發(fā)展。

  教育部教育發(fā)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陸亭也曾撰文指出,教育的基本要義是成長,正確的方向是健康成長的保障。他認為,高考不應再強調篩選功能,而是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進入不同類別的高校學習。高考,并非將人“分層”,而是“海闊憑魚躍”,讓青年們發(fā)揮所長、特色發(fā)展。

  “不應再賦予和強化高考改變命運的功能。”教育學者熊丙奇呼吁,高考改變命運的說法,無形中堵死了更多選擇,也無視了高考之外的成才選擇。教育應該幫助學生提升能力,完善自我認知。擁有了更高的能力和積極的人生價值觀,就能擁有改變生活、創(chuàng)造未來的能力,這本質上和升學無關。他強調,把改變命運寄托在高考上,從社會層面看,是強化唯升學論、唯學歷論,不利于孩子的發(fā)展成才。而學生長期抱持這樣的觀念,容易單純將同齡人視作競爭對手,看成改變命運路上的阻礙,反而會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。

  當然,希望這場討論沒有影響到張錫峰,愿他能在考場上發(fā)揮出最好的水平。

  上大學后,拔尖創(chuàng)新人才怎樣培養(yǎng)?

  韋東奕,北京大學校園內“掃地僧”一般的存在,在數(shù)學圈內被尊稱為“韋神”。

  有人調侃,一般人解數(shù)學題用筆,他解數(shù)學題,只需要用手在虛空中“結印”。

  韋神的標志性用品,是個1.5升的礦泉水瓶。他最近突然在社交網絡上走紅,是因為拿著饅頭拎著水瓶接受了一段簡短的采訪,為高考生送上一句簡單的祝?!獨g迎來到北京大學,我也不會說別的。

  “韋神”2010年進入北京大學數(shù)學科學學院,2014年本科畢業(yè)后保研繼續(xù)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,2018年博士畢業(yè)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(shù)學研究中心作博士后研究,并于2020年入職北京大學數(shù)學科學學院。他曾斬獲國際數(shù)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,獲丘成桐大學生數(shù)學競賽金獎。

  韋東奕的走紅,其實也帶來一個問題——基礎拔尖創(chuàng)新人才,要怎么培養(yǎng)?

  高考擔負著“引導教學”的功能,通過改革考試內容,加強自主學習、探究學習、合作學習,著重培養(yǎng)學生的創(chuàng)新能力,以及獨立思考、邏輯推理、信息加工、語言表達和寫作等關鍵能力。

  從2020年起,我國開始施行強基計劃,遴選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試點。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(zhàn)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(yōu)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。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,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,重點在數(shù)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及歷史、哲學、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(yè)招生。今年,已經是強基計劃的第二年。

  2021年年初,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(yǎng)計劃(以下簡稱拔尖計劃)2.0基地(2020年度)名單,在首批遴選建設104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(yǎng)基地的基礎上,再新增95個基地,拔尖計劃2.0兩批共遴選199個基地。

  高考,是拔尖計劃人才選拔的重要渠道。

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指出,選、培、評是拔尖計劃2.0聚焦的三個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選拔上,通過入校后二次選拔、高考“強基計劃”、高中“英才計劃”等渠道選鑒對基礎學科有志向、有志愿、有志趣的拔尖學生,讓異“才”紛呈、脫穎而出。

  今年5月,教育部又公布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,涉及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、天津大學等12所高校。未來技術學院建設要瞄準未來10年—15年的前沿性、革命性、顛覆性技術,突破常規(guī)、突破約束、突破壁壘,強化變革、強化創(chuàng)新、強化引領,著力培養(yǎng)具有前瞻性,能夠引領未來發(fā)展的技術創(chuàng)新領軍人才,推動從“中國制造”到“中國創(chuàng)造”的轉型升級,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、服務高質量發(fā)展、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。

 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建輝表示,未來技術學院,注重基礎,也瞄準未來。成立學院的關鍵,是遵循2個規(guī)律,一是遵循科技創(chuàng)新本身的規(guī)律,二是遵循人才培養(yǎng)的規(guī)律。

  在科技創(chuàng)新方面,要重基礎。馬建輝說,只有把基礎問題解決了,才能解決那些最前沿的技術問題。所以,未來技術學院和基礎科學研究,其實一脈相承。另外,還要重學科交叉,很多科學性問題,本身是屬于綜合性問題,而創(chuàng)新,往往涌現(xiàn)在學科交叉地帶。

  “創(chuàng)新人才的培養(yǎng)必須要在創(chuàng)新的環(huán)境中,光靠教學是不行的,一定要以強大的科學研究實力為支撐?!瘪R建輝認為,做未來技術學院,要強調科教融合、產教融合。要讓學生早進實驗室、早進團隊、早進課題組,早接觸科技前沿;要實行個性化、小班化和國際化教學,實行導師制、學分制和書院制。

  高考重要,但人生路畢竟漫長。高等教育仍要接力,去將一個個心懷憧憬的少年,培養(yǎng)成黨和國家期待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
 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,我們祝福并相信,每一位高考生,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。


關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【研學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
回復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【觀鳥知識】,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
回復【博物學院】,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