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科普:才飲長沙水,又食武昌魚……武昌魚到底是誰?
來源:物種日歷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2-25
瀏覽次數(shù):1436

1579657148%E5%9B%BE%E8%99%AB%E5%88%9B%E6%84%8F-262274703447818259.jpg?size=726110

年關(guān)將至,我工作的水生生物博物館此前又迎來了一波參觀小高潮。或許是因為地處武昌,許多慕名前來的參觀者都會問到一個問題:館藏里有沒有武昌魚?答案是肯定的。

在見過武昌魚后,不少人會問第二個問題:這是不是我們平常吃的鳊魚?答案也是肯定的。

但接下來,我會告訴他們,武昌魚旁邊那條長得差不多的標本才是真正的鳊。這時,人們又會問第三個問題:那它們有什么區(qū)別?

有的,不要要急,且聽我細細道來。

古武昌不是今武昌

湖北號稱千湖之省,自古便是魚米之鄉(xiāng),水產(chǎn)資源十分豐富。人們?yōu)榱朔奖銋^(qū)別、稱呼這些魚類,專門依據(jù)其各自特點造出了一批字,例如鰣魚是因為有到固定時節(jié)洄游的習(xí)性,鳤魚是因為體長似管,鳊魚則是因為體型側(cè)扁。

從字面上來看,似乎所有武昌所產(chǎn)的魚類都可稱為“武昌魚”,那為何人們又稱武昌魚為鳊魚呢?是否因為它是武昌特產(chǎn)?這要從更早的時候說起。

古代的武昌指的是如今的湖北鄂州,和今天的武昌(武漢三鎮(zhèn)之一)并不是同一個地方。公元211年,孫權(quán)來此建都,改鄂為武昌,意為“武力昌盛”,并常常在此和群臣捕魚設(shè)酒宴。

在奪回了借給劉備的荊州后,孫權(quán)考慮到東吳西界無虞,便于公元229年將都城遷回了建業(yè)(今南京)。到了末帝孫皓時代,又重修武昌宮,率文武百官欲再次遷都武昌。由于東吳大臣多是江浙人士,數(shù)次遷都不堪其苦,遂引“寧飲建業(yè)水,不食武昌魚”的童謠,勸阻孫皓遷都武昌?!拔洳~”之名由此而來,這也是關(guān)于武昌魚的最早文字記載。

既然名叫武昌魚,說明此魚并非各地皆產(chǎn),而是特指當(dāng)?shù)啬撤N頗具盛名的魚類。可從古至今,雖有許多文人墨客在詩中稱贊武昌魚的美味,卻鮮有人描述武昌魚的形貌。

南宋時薛季宣在《鄂城篇》里說“死生建業(yè)信徒語,石盆古渡猶多魚”,這是在說三國民謠里的武昌魚出自“石盆古渡”。這個地兒在哪?

據(jù)《壽昌乘》記載,“武昌石盆渡有石臼遺存,”石臼在鄂州西山(亦稱樊山)的石門山下,退谷之東。與石臼毗鄰的就是古武昌著名古跡——釣魚臺(不是那個國賓館)。這一帶,均屬于梁子湖水經(jīng)九十里長港與江水的匯合處——樊口。

樊口自古便盛產(chǎn)一種魚——鳊魚。

武昌魚是鳊魚?

鳊魚好吃,在當(dāng)?shù)叵碛惺⒚?,有多好吃呢??dāng)年被貶黃州(今湖北黃岡)的大吃貨詩人蘇軾吃了此魚后十分開心,便作詩一首,詩曰:

曉日照江水,游魚似玉瓶。誰言解

縮項,貪餌每遭烹。杜老當(dāng)年意,臨流憶孟生。吾今又悲子,輟筋涕縱橫。

這首詩名為《鳊魚》。詩里說的“縮項”,指的是鳊魚的魚頭和魚身連接處似有一凹陷(其實是魚背隆起),看上去十分緊湊,就像縮著脖子一樣。蘇軾詩里的這種縮著頭的鳊魚,和如今鄂州所產(chǎn)鳊魚的形態(tài)特征是完全吻合的。

至此我們可以確定,“武昌魚”所指便是產(chǎn)自樊口的鳊魚。

然而確定鳊魚還不夠。在鄂州的集市上,能被稱作“鳊魚”的魚類,大致有三種不同的形態(tài):一種縮頸隆背似三角,漁民喚作三角鳊;一種圓頭肥厚,叫做團頭鳊;還有一種身形修長,幼魚似柳葉,被稱為柳葉鳊 / 長身鳊。

它們是同一種魚么?如果不是,那誰才是真正的武昌魚呢?

中國科學(xué)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老前輩、“武昌魚之父”易伯魯先生,最后給出了答案。

武昌魚本尊到底是……

過去人們一直認為,樊口梁子湖一帶產(chǎn)的鳊魚有兩種,一種名為“平胸魴”,另一種則名為長春鳊(Parabramis pekinensis)——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真正的鳊魚。兩者的區(qū)別主要在于腹面的一道脊狀隆起,叫做“腹棱”:長春鳊的腹棱完整,從胸部一直延伸至肛門;而“平胸魴”的腹棱不完整,僅從腹鰭的基部延伸至肛門。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放大可看鳊(左)與魴(右)在腹棱的差別。圖片:少俠小黃雞

然而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易伯魯先生在梁子湖工作站進行實地考察時發(fā)現(xiàn),當(dāng)?shù)貪O民會有意地將“平胸魴”進一步區(qū)分為兩種,即前文所說的三角鳊和團頭鳊。后續(xù)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這兩種魚的形態(tài)特征有很大差異,例如嘴部,由于常年取食水草,這些魚的嘴上長有一層角質(zhì),三角鳊嘴和角質(zhì)較小形似嘟嘴,團頭鳊的則寬闊似撇嘴。大概是這個樣子:

640?wx_fmt=jpeg

兩種魚背鰭上的硬棘長度和頭部的比例也有明顯的區(qū)別,三角鳊的鰭棘要長于頭長,團頭鳊則相反。圖片:易伯魯 / 《水生生物學(xué)集刊》(1955)

640?wx_fmt=jpeg

左“三角”,右“團頭”。圖片:少俠小黃雞

差異既然這么多這么大,就能把它們分成兩個種了。1955年,易伯魯發(fā)表了一篇《關(guān)于魴魚(平胸鳊)種類的新資料》,提出建立團頭魴(Megalobrama amblycephala)這個新種,把 M. terminalis 這個學(xué)名留給梁子湖里的另一種魴魚,并賦予它正式中文名三角魴(后來又更名為魴 M. mantschuricus,三角魴則被認為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島)。

自此,團頭魴成為了新中國成立后被命名的第一種淡水魚,而當(dāng)年的模式標本如今也存放在了水生生物博物館中展示,供人們參觀——也就是開頭第一張圖中標注為吃的那個。

易伯魯先生指出,武昌魚應(yīng)是當(dāng)?shù)靥禺a(chǎn)的魚類,而非長春鳊這類全國廣布的魚類,所以認為特產(chǎn)于樊口梁子湖的團頭魴才是武昌魚本尊。

清蒸背后的憂慮

武昌魚的美味可謂家喻戶曉,前有《詩經(jīng)》“豈其食魚,必河之魴”,后有毛主席暢游長江,化用民謠“才飲長沙水,又食武昌魚”。其實身為團頭魴的表親,鳊的美味也是不遑多讓。江邊漁民常言“春鲇夏鯉四季鳊”,便是在稱贊鳊魚的美味。

為什么同是鯉科的魚,鳊魚似乎聽起來要更好吃一些呢?

原因有二:第一,鳊魚的肌間刺相對較少,相比白鰱少了近三成,食用體驗較好;第二,鳊魚魚肉的脂肪含量相對較高,可以達到17%,烹飪起來脂肪的香氣可以幫助掩去淡水魚的腥味,也提供了滑嫩的口感。所以,鳊也是少有的適合清蒸的淡水魚。

時至今日,鳊早已突破了人工養(yǎng)殖的難關(guān),成為了廣大人民餐桌上的???。不過,和其他一些養(yǎng)殖的食用魚一樣,鳊魚也面臨著人工種群繁盛而野生種群堪憂的現(xiàn)狀。

以漢江襄陽段長春鳊國家級水產(chǎn)種質(zhì)資源保護區(qū)為例,由于水利工程和配套設(shè)施的修建,丹江口大壩下泄,水溫降低,生境碎片化,長春鳊等產(chǎn)漂流性卵的魚類的產(chǎn)卵環(huán)境,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。與此同時,捕撈強度加大,污染加重,曾是主要產(chǎn)地的漢江襄陽段的長春鳊漁獲物數(shù)量銳減,最低時僅占當(dāng)年該段統(tǒng)計魚類捕撈產(chǎn)量的5%左右,與歷史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相差甚遠。

640?wx_fmt=jpeg

鳊的漁獲。圖片:少俠小黃雞

水生所的劉建康院士與曹文宣院士(長江十年禁漁發(fā)起者)也在論文中提到,長江流域除了少數(shù)以放養(yǎng)或精養(yǎng)方式經(jīng)營的湖泊外,普遍存在漁獲物的小型化問題。一方面的原因是,捕撈壓力之下,即使鳊等大中型魚類在大壩建成后仍可繁殖,但往往尚未長成便已落入漁民網(wǎng)中;另一方面,通江湖泊閘口關(guān)閉,大型魚類的苗種無法進入湖泊中,加之枯水期一些湖泊水淺到甚至無法容納大型魚類游動,故而逐漸被鯽魚黃顙魚等小型魚類取代。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中國魴 Megalobrama mantschuricus (上)和鳊(下)。圖片:少俠小黃雞

野生種群的狀況,與我們有什么關(guān)系呢?非要說功利一點的話,因為人工養(yǎng)殖種群基因多樣性較為單一,抵御疾病能力較弱,需要定期從野外補充優(yōu)質(zhì)的魚種。所以你看,保護鳊的野生種群其實也和我們的菜籃子息息相關(guān)。

在武漢有這樣一個傳說,武昌魚一側(cè)有十三根半肋骨,與魴和長春鳊都不相同。然而易伯魯先生在當(dāng)年的論文中明確指出武昌魚的肋骨只有十三根。

這又是為什么呢?不妨吃一條武昌魚一探究竟吧。

(好了不賣關(guān)子,最末有答案。最后愿大家都能安安心心,度過農(nóng)歷新年。)

本文是物種日歷第6年第22篇文章,來自物種日歷作者@少俠小黃雞。


關(guān)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(fù)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(fù)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(fù)【研學(xué)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(xué)營
回復(fù)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(fù)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(fù)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(fù)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(fù)【觀鳥知識】,學(xué)習(xí)觀鳥相關(guān)科普知識
回復(fù)【博物學(xué)院】,了解更多博物學(xué)院活動詳情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(guān)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(xué)小記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