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?辛辛苦苦買回去一盆花,花顏色鮮艷,還能開很久,但卻經(jīng)常被人告知,你買的不是花。不是花?那我買了個什么?是買了個寂寞么?
這樣經(jīng)常被質(zhì)疑的包括花市里常見的“一帆風順”、一品紅、馬蹄蓮等等。
一品紅的花,外面艷麗的紅色并不是花瓣(圖片來源:pinterest)
這些植物被質(zhì)疑不是花,是因為它們雖然有看起來像花瓣的結(jié)構(gòu)(即我們觀賞的部分),但其實那并不是真正的花瓣。
長著花瓣的樣子,有花瓣艷麗的顏色,甚至還有花瓣的氣味,它們?yōu)槭裁催€不配叫花瓣?
馬蹄蓮艷麗的顏色不配叫花么?(圖片來源:pinterest)
Part.1
似花非花,真容到底是啥?
是不是花瓣,不能只看長相,得看起源與發(fā)育的位置。
花瓣本質(zhì)上是特定位置的葉片,演化出了顏色與氣味,發(fā)揮特定的功能,在植物繁殖過程中起吸引昆蟲等動物來傳粉。
這也要求花瓣一般與萼片、雌雄蕊綁定在一起,形成明顯的四輪結(jié)構(gòu),固定在花托上,每個部分在繁殖上行使不同的功能。這四輪的位置在花的發(fā)育中也是固定的,最外層的萼片保護與支撐著其它花器官,第二輪則是花瓣負責吸引傳粉者,雌雄蕊則藏在正中間被保護著。
一朵花的典型結(jié)構(gòu),分為著生在花托上的四輪,從外到內(nèi)依次是花萼、花瓣、雄蕊和雌(圖片來源:廖鑫鳳)
利用花瓣來吸引動物傳粉在植物界是個創(chuàng)新之舉,促成了植物繁殖上的巨大成功,這種捆綁在一起的設(shè)置也成了花發(fā)育上的初始設(shè)置,也就是說,只有在雌蕊雄蕊周圍發(fā)育的那一輪特化的葉子才叫做花瓣。
馬蹄蓮、一品紅等被質(zhì)疑不是花,是因為它們的“花瓣”長在非花瓣的位置,是由花底下原本保護整朵花的特殊葉片-苞片發(fā)育過來的。它們的苞片裝扮得與花瓣類似,演化出顏色與氣味也是為了吸引傳粉者。
葉子花包裹著花的苞片變成紅色,吸引傳粉者,真正的花瓣是里面淡黃色的部分
(圖片來源:廖鑫鳳)
Part.2
苞片扮成花瓣真的能騙過傳粉者么?
在自然生境中,我們不難看到苞片發(fā)育過來的“花瓣”確實有類似的功能,并且屢屢騙過傳粉動物,保證植物的繁殖。
比如在橫斷山區(qū)的高海拔,雪線之下的流石灘上,生長著的明星植物塔黃。即使在盛花期,我們也不太能見到它的花,因為它的花藏在巨大的葉狀苞片下。這些葉狀的苞片有著與底部葉子不同的顏色,而且層層疊疊地裹起來,不僅保護了里面的花的發(fā)育,還搭起了高山上避風避雨的“小屋”,充當了傳粉吸引的功能,為塔黃吸引它的傳粉者——一種高山上的蕈蚊。
流石灘上的塔黃靠苞片與氣味吸引特定的蕈蚊過來傳粉,甚至在其中交配
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1)
再比如中國特有種珙桐,我們看到的如鴿子一樣飛翔的“花”其實也是苞片,但它們既能吸引傳粉者-像手絹一樣在空中舞動招來蜂類,還能在雨季開花的時候保護整個的花器官,避免其中的花粉遇水失活。
珙桐的“花”其實也是它的苞片,隨著花成熟而變色(圖a-d)
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2)
Part.3
有花瓣,為何苞片要干花瓣的差事?
由苞片來充當花瓣功能是發(fā)生在花瓣演化出來之后。為什么這些植物的苞片要進化成花瓣的樣子,干花瓣的活呢?
它們的好處在于可以幫植物節(jié)省繁殖成本。想象一下,當花的數(shù)量過多且密集地著生在一起時,每朵花都長花瓣的話繁殖的代價太大了,只好由花序外面的苞片來統(tǒng)一為花“裝扮”。
當然上面的例子也證實了苞片確實取代花瓣也能后來居上,促進植物的繁殖。
但苞片能扮成花瓣也不是重頭來過,它與花瓣有著共同的起源。
花中的花瓣吸引昆蟲前去訪花
(圖片來源:廖鑫鳳)
被子植物的演化的靈活性讓苞片能夠后來居上。甚至花瓣的功能也可以被其它特化的葉子所取代,畢竟葉子是植物演化歷史更為久遠的器官,而且被子植物也永遠不缺葉子。
更絕的是葉子還能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變成吸引的“花瓣”,隨后又變回來,充滿了靈活性。
這種靈活性的轉(zhuǎn)變發(fā)生在我們熟知的魚腥草里。開花時期,花底下的正常葉子會變成白色葉片(人眼看來的白色),但其實它還能反射紫外線,吸引傳粉者,在完成傳粉之后,被當成花瓣的葉子還能繼續(xù)變回去,成為綠色,充當它原本葉子的功能。
魚腥草花底下的葉子在花成長期是綠色(圖A),花開的時候變白(圖B),結(jié)實期又變綠(圖C),下圖D-G為連續(xù)變化的過程
(圖片來源:參考文獻3)
這再度說明花瓣與葉子的轉(zhuǎn)變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容易,畢竟,花瓣也是特化的葉片。但后來的花瓣并不是革命式,它借用的還是花瓣的常規(guī)手段,運用的是花瓣形成顏色與氣味甚至蜜相同的辦法。從功能上看,這些特化的苞片就是花瓣。況且,傳粉昆蟲都不介意,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介意呢?
參考文獻:
[1] Song, Bo, et al."A new pollinating seed‐consuming mutualism between Rheum nobile and a fly fungus gnat, B radysia sp., involving pollinatorattraction by a specific floral compound." New Phytologist 203.4(2014): 1109-1118.
[2] Sun, Ji-Fan, et al."Multifunctional bracts in the dove tree Davidia involucrata (Nyssaceae:Cornales): rain protection and pollinator attraction." TheAmerican Naturalist 171.1 (2008): 119-124.
[3] Song, Bo, et al. "Reversiblecolour change in leaves enhances pollinator attraction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in Saururus chinensis (Saururaceae)." Annals of botany 121.4(2018): 641-650.
出品:科普中國
制作:廖鑫鳳
監(jiān)制: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(wǎng)絡(luò)信息中心
(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已獲得授權(quán))
關(guān)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【研學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
回復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【觀鳥知識】,學習觀鳥相關(guān)科普知識
回復【博物學院】,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