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石器時代,人類馴化了很多動植物,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人類馴化的哺乳動物中大多數(shù)都是食草動物,只有狗屬于雜食動物。那么問題來了,既然人類能夠馴化像狗這樣對人類有一定威脅力的動物,為什么沒有馴化其他的食肉動物呢?
?
科學家們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人類能夠馴化的動物都需要滿足以下6個條件,并且缺一不可。
- 脾氣溫順
對于動物們而言,過于倔強或者過于有攻擊性的行為可能會導致人類受傷,因此不會選擇馴化它們。
狼雖然脾氣比較暴躁,而人類卻馴化了它們的最主要一個原因,可能是狼選擇了和人類一起生活。
?
遠古時期人類會將打獵獲得的食物帶回人類營地,而將吃剩的食物扔到營地外面,而這會吸引許多捕捉不到食物的狼,它們會經常徘徊在人類營地附近吃人類吃剩的食物,不會主動攻擊人。
有時人類也會將它們當作肉類來源,但也有一些非常小的個體因為沒有太多肉,被人類飼養(yǎng),準備長大后再吃。結果因為狼能夠在夜間保持警惕,為人類放哨,因此被留下來充當人類的助手,幫助人類打獵,看守家園等。
?
- 食物來源廣泛
動物需要消耗能量,如果它們對能量過于挑剔,將可能會導致它們難以被馴化,比如:大熊貓雖然以竹子為食,但是大熊貓不吃干竹子,只吃新鮮的竹子,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性,國外許多動物園都建立了一個恒溫恒濕的倉庫,專門用來儲存竹子,保持竹子的新鮮。
?
駝鹿雖然也是食草動物,并且個體非常大,提供的肉質非常多,但是駝鹿每天要吃食物總量的50%水生植物,而水生植物又難以獲得,所以人們難以馴化駝鹿。
?
獅子和老虎不吃蔬菜,只吃肉類,而肉類對于人類而言也是一份美味的食物,與其喂老虎、獅子,不如自己吃掉。
更為重要的是,無論是獅子肉還是老虎肉,本質上都是肉,能量和牛肉、豬肉等沒什么區(qū)別,但是獅子和老虎在生長過程中卻會消耗大量的肉類,導致人類飼養(yǎng)獅子、老虎變得非常不劃算,因此沒人愿意飼養(yǎng)。
?
狼之所以能夠被人類馴化成狗,原因是因為它們在和人類的生活之中,演化出了消化淀粉的能力,適應了人類的飲食,能夠以人類的殘羹剩飯為食,所以它們在人類世界中留了下來。
?
- 能夠在人工環(huán)境下生育后代
很多動物在離開棲息地之后,就會變得難以生育,比如:小熊貓,現(xiàn)如今小熊貓在動物園的出生率較低,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提高它們幼崽成活率的辦法。由于在人工環(huán)境下難以生育后代,這意味著人類無法對它們的后代進行人工選擇,只能從野外捕捉。而野外的個體野性較強,人類難以接近,以至于人類難以馴化它們,只能放棄。
?
- 膽子不能過小
膽子太小的動物不適合馴化,否則它們會因為各種驚嚇而死亡。比如:長頸鹿雖然體型非常大,個頭也非常高,但為了給頭部供血,長頸鹿的心臟非常大,達到了11公斤左右。再加上它們4-5米的身高,以至于它們是天生的高血壓患者。心臟過于大再加上高血壓,導致它們不能劇烈運動,稍微受到點刺激就會導致它們心臟衰竭而死。
如果人類馴化類似于長頸鹿這樣膽子過小的動物,將會導致它們在還未成熟時就因為各種原因死亡,造成產量下跌,損失慘重。
?
- 群居
人類在馴化動物時,要為動物提供生存的空間,而人類提供的生存空間是有限的,能夠適應群居的動物才能夠提高人類單位的養(yǎng)殖密度。
因此,一些無法群居,以及具有強烈地盤意識的動物則不適合人類飼養(yǎng)。
?
- 相對較短的生長周期
生長周期短,意味著人類投入的能量少,回報周期短。而生長周期越長,意味著人類投資回報周期越長,比如:大象需要8-14歲才能性成熟,這意味著飼養(yǎng)員要飼養(yǎng)10幾年它們才能產崽,而如果飼養(yǎng)生長周期較短的動物,飼養(yǎng)員已經可以收獲8-14茬食物,因此飼養(yǎng)生長周期較長的動物非常不劃算。
?
人類之所以沒有馴化食肉的哺乳動物,就是因為食肉的哺乳動物性情兇猛,對食物的要求較高,難以群居等原因,導致它們不適合被馴化。除此之外,也有許多食草動物難以被馴化,人類馴化的只是一小部分生物而已。
關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【研學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
回復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【觀鳥知識】,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
回復【博物學院】,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