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眠不足正悄悄破壞你的記憶力,即使補覺也無法挽回
來源:科普中國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6-24
瀏覽次數(shù):943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圖片來源:pixabay

早在古羅馬時期,當時的修辭學家和教師昆體良(Quintilian)就已經(jīng)看到了睡眠與記憶的密切聯(lián)系:“這是一個奇怪的事實,其原因并不明顯,一個晚上的間隔會大大增加記憶的強度……這個通常被認為導致遺忘的時間段,其實是在增強我們的記憶?!?/span>

大概每一個曾親耳聽過動物睡眠時大腦活動的人,都不會忘記那一瞬間的震撼:經(jīng)過揚聲器放大后,研究者往往會聽到一陣猛烈、急促的“砰砰”聲。有人會將它比作“一陣槍聲”“一陣煙花”,也有人會以為是哪里發(fā)生了爆炸。

事實上,研究者聽到的是大腦中的一種電信號,或者說腦波。在 20 世紀,更先進的成像技術和數(shù)據(jù)分析技術還沒誕生時,研究者會將處理后的電信號轉換為音頻信號,依靠聲音實時監(jiān)測動物的大腦活動狀態(tài)。

這種監(jiān)測大部分都發(fā)生在大鼠身上。在清醒時,伴隨著對新環(huán)境的探索,大鼠的大腦會發(fā)出穩(wěn)定、有節(jié)奏的振動。而當大鼠睡著后,揚聲器里的炸響通常會驚醒設備這頭困倦的人類研究者。

雖然如今研究者的耳朵不再需要受這份折磨,但這樣的聲音其實直觀反映了大腦睡眠時的活動。這種腦波被稱為“尖波漣漪”(sharp-wave ripple),這是一陣劇烈、高頻(往往在 100~250Hz)的腦波,由大腦的海馬體發(fā)出。

不同長度的尖波漣漪(圖片來源:Matthew A. Wilson & Bruce L. Mcnaughton., 1994)

尖波漣漪

目前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尖波漣漪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(xiàn):一種是在人類或動物清醒,但處于放松的非活動狀態(tài)下,尤其是在完成任務后安靜休息時,這表明大腦正在回顧和處理與任務相關的記憶;另一種就是在非快速眼動睡眠(NERM)的第三個階段,在這個時期,這種腦波起到了將記憶從短期存儲(海馬體)轉移到長期存儲(大腦皮層)的作用。

更具體地說,尖波漣漪是大腦海馬體中一批神經(jīng)元同步放電,接下來是第二批神經(jīng)元的同步放電,然后是第三批、第四批……這樣的信號就像水波一樣擴散出去,將海馬體在白天獲取的記憶,傳達給新皮質,固定為長期記憶。

一個經(jīng)典的大鼠實驗,可以讓我們直觀地看到記憶是如何在睡眠時形成的:研究者將大鼠放入迷宮中,其中特定位置會放置作為獎勵的食物。當大鼠在迷宮中行走時,我們可以看到海馬體中不同的神經(jīng)元會依次放電,就像是這些神經(jīng)元在大腦中組成了一幅地圖。而大鼠入睡后,研究者驚訝地發(fā)現(xiàn),在大鼠的慢波睡眠階段(NERM 的一部分),大腦中的這些神經(jīng)元正在以同樣的順序重復放電,只是速度是白天的 10~20 倍,就像是在大腦中將白天的經(jīng)歷加速重演了一遍。這些“倍速重放”的神經(jīng)元活動,就構成了尖波漣漪。

圖片來源:《環(huán)球科學》2024 年 4 月刊

隨后,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尖波漣漪對記憶形成的重要性。當研究者干擾尖波漣漪形成時,大鼠明顯難以記住自己之前做出的選擇。而人為延長睡眠時尖波漣漪的持續(xù)時間,則會使大鼠在同樣的記憶任務中,表現(xiàn)大幅改善。

“迄今為止有關尖波漣漪的研究,充分展現(xiàn)了睡眠過程中尖波漣漪的重要性,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地好奇,缺乏睡眠會對尖波漣漪產(chǎn)生怎樣的影響?!泵绹苄髮W的神經(jīng)回路和記憶實驗室的研究員卡姆蘭·迪巴(Kamran Diba)介紹道。

最近,迪巴和合作者在《自然》(Nature)發(fā)表的一項研究顯示,睡眠不足會降低尖波漣漪的質量,從而抑制大腦中記憶“重放”的過程。更重要的是,這份損失即使補覺也難以挽回。

卡姆蘭·迪巴(圖片來源:Kamran Diba)

記憶的“窗口期”

這次的實驗依然圍繞著大鼠在迷宮里的活動展開。在長達數(shù)周的時間內,迪巴和同事記錄了 7 只大鼠在迷宮中的探索過程,以及它們海馬體的活動。辛苦走完迷宮后,其中一些大鼠可以獲得長達 9 小時的自然睡眠。

同樣,就像所有“邪惡”的研究者一樣,研究團隊會“溫和地”打擾了另外一些大鼠的睡眠,讓它們的睡眠時間減少了 5 小時,并監(jiān)測它們大腦中尖波漣漪的變化。

“令我們驚訝的是,在睡眠不足時,尖波漣漪的頻率甚至高于深度睡眠期間。”迪巴表示。被反復叫醒的老鼠與正常睡覺的相比,具有類似,甚至更頻繁的尖波漣漪。然而,這并不代表它們的記憶變得更強了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
事實上,研究團隊發(fā)現(xiàn),睡眠不足的大鼠神經(jīng)元放電的強度會變弱,從而導致尖波漣漪的強度變低,也變得更加混亂。最重要的是,這些大鼠的神經(jīng)元會更少地重復白天的激活模式。也就是說,睡眠不足影響了尖波漣漪的質量,而質量才是讓存儲在海馬體中的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的關鍵。

研究者還發(fā)現(xiàn),睡眠不足之后,即使補覺也無法彌補記憶的缺失。研究者讓睡眠剝奪組重新恢復正常睡眠 2 天后,觀察到尖波漣漪的質量有所恢復,但卻難以達到一直保持正常睡眠的大鼠所擁有的質量。

看起來,因為缺覺錯過記憶形成的“窗口期”后,補覺也無法挽回這段時間記憶的損失,甚至無法立刻恢復將短期記憶轉變?yōu)殚L期記憶的能力。研究者在論文中寫道:“這一點值得注意,因為盡管在足夠的睡眠后,大多數(shù)大腦健康和功能指標,包括蛋白質信號傳導和基因轉錄,都能恢復到正常水平,但因睡眠不足而受損的記憶通常不會恢復。

復雜的作用

隨著我們對尖波漣漪的理解不斷加深,科學家逐漸意識到,它們在記憶形成過程中其實發(fā)揮著非常復雜的作用。今年 3 月,發(fā)表于《科學》(Science)的一項研究對比了大鼠執(zhí)行任務或遭遇事件后,以及睡眠期間產(chǎn)生尖波漣漪的頻率。發(fā)現(xiàn)那些清醒時更頻繁發(fā)生的尖波漣漪,在睡眠時重播的頻率也更高。這說明尖波漣漪就像標簽一樣,篩選著我們白天的經(jīng)歷,決定哪些才能進入我們的長期記憶庫。

“這一發(fā)現(xiàn)與我們的結論一致,”迪巴表示,“也與我們 5 月發(fā)表于《自然》(Nature)的另一項研究一致。”在這項研究中,研究團隊發(fā)現(xiàn)尖波漣漪不僅會重放白天的信息,還在“預測”第二天的活動?!耙虼?,睡眠不足也可能會削弱大腦對未來經(jīng)歷做出最佳反應的能力。”迪巴表示。

最后,研究者給出了一些有關記憶的小建議:

問:所以考前熬夜學習還有用嗎?

答:如果你臨時抱佛腳,并且在復習后好好入睡了,那可能也會有用。但脆弱的是當天早些時候學到的信息。(隨著睡眠壓力越來越嚴重,)大腦緩沖這些信息并保留它直到你入睡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有限。

參考文獻

[1]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4-07538-2

[2]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4-07397-x

[3]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d41586-024-01732-y

[4]https://www.science.org/doi/10.1126/science.adk8261

[5]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nn.2384

[6]https://www.cell.com/neuron/fulltext/S0896-6273(02)01096-6

[7]https://www.science.org/doi/10.1126/science.8036517

[8]https://www.quantamagazine.org/in-brains-electrical-ripples-markers-for-memories-appear-20190806/

[9]https://news.rice.edu/news/2024/brain-rest-neurons-rehearse-future-experience

策劃制作

來源丨環(huán)球科學(ID:huanqiukexue)

作者丨二七

責編丨何通

審校丨徐來、林林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